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1893-1937)——苏联元帅,1918年加入苏联共产党。曾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内战。后任工农红军军事学院院长、多处军区司令、红军副参谋长、参谋长,1931年起担任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武装部部长,1934年起任红军国防副人民委员,1936年起任国防人民委员、作战训练部部长。1934年起任全联盟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布尔什维克)候补委员。
东方面军溃散撤退期间,我在萨马拉附近与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初次相见。他统帅着南集群军。他沉着镇静,对形势了如指掌,深信行动会取得有利成果,这些特点让他光辉的形象更加熠熠动人。他在军队中的人格魅力既提振了党的公众声望,也在纯粹军事领域赢得舆论青睐,为胜利创造了最基本的前提。于是就这样取胜了。
内战战后时期,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也给人们留下了鲜明活泼的印象。他精力充沛,总是积极主动参加军事指挥会议;他将马克思主义方法引入军事文献领域,在各项改革事业当中都被奉为一贯的领军人物。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在红军总司令部和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做出许多工作,缔造红军所取得的最佳成就都离不开他的名字。重新组织军队、加强战术和战略训练、改善军队的物质条件——这一切都与М. В. 伏龙芝密不可分。
М. В. 伏龙芝其人会在苏联国防史上占据很大篇幅。他的军事活动极为全面。我们知道他在这方面既是实干家,又是理论家。在战争理论领域、苏联武装力量和国防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领域、战略行动的组织和管理领域,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都留下了宝贵遗产。
虽然伏龙芝没有在战争理论方面给我们留下完整的大部头著作,但是他的文章、演讲、笔记等材料足以让我们总结出他的观点。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最不受人注目的杰作当属他在内战前线的军事作战活动。众人都已知道伏龙芝在战场上从未输过,每次都取得了光辉胜利,却从没有人阐明他领导军队、筹算军事行动的方法。我不打算在此彻底讲清这个问题,下文只涉及伏龙芝军事作战工作中的某个狭隘方面,即管理方面。
他在军事作战中的策略具有以下典型特征:极为克制冷静,相信自己的假设,能清醒评判敌人,通过最深入的侦查来了解敌人的兵力和手段,为他强大有力的部队选择决定性的出击方向,将优势兵力贯注一处,来让敌军彻底溃败。
М. В. 伏龙芝所领导的军事行动当中,构思及执行大事小情都特别注重精心准备、严密管理。
他在一贯成功评估形势的基础上准备军事行动,其中也包括范畴极广的组织工作。举例来说,在为布古鲁斯兰行动做准备时,伏龙芝不仅依靠自己现有的兵力,还想方设法依靠萨马拉的劳动人口,建立了一个筹备增援部队、招募新兵和各种物资的基地。全部党组织、工会、苏维埃机构都参与了决定性的布古鲁斯兰行动的准备工作。
М. В. 伏龙芝在此提供了一个绝佳范例,说明获胜不仅可以依靠整合演练干部组织单位,也可以凭靠新型编队,一种“组织上的即兴发挥”。伏龙芝正是用这种张弛有度的做法才能够如此显著地强化我们的队伍,如果我们只依靠中央的帮助就根本做不到这一点。繁重的筹备工作当然需要花费时间,但是对我们转向攻势产生了鲜明的影响。
М. В. 伏龙芝手下从没有处置不明、条理不清的作战任务。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自己制定了具体、大胆的作战任务,自然就要关联起将各军中的目标部队,这样在执行他的计划时,各部队能分别领到最简单直白的任务。
伏龙芝同志在主要方向上集中了决定性的优势兵力,很大程度上预判了军事行动的发展方向。正是得益于此,这次行动非常圆满,发挥出了最大效果。
如果有问题需要在其中一支军队内部解决(取决于具体情况),譬如乌法附近的突厥斯坦方面军,伏龙芝知道必须要严格管理,不动摇他制定好的计划,但又不希望妨碍下属的工作,于是就采纳了激进的管理措施。伏龙芝在乌法这个案例中掌握了突厥斯坦军的指挥权,同时保留着整个南集群的指挥权,亲自执行了乌法军事行动,从这一关键点解决了整个战局的问题。这表明伏龙芝所用的管理形式既严密又灵活。我们可以在他其余所有的军事行动当中看到这两种特性。
М. В. Фрунзе. Воспоминания друзей и соратников. М., 1965, с. 236—238.